原来青铜峡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你知道吗

九曲黄河穿峡入谷,一路雄风,它出青海,过四川,走甘肃,到宁夏步入了一个神奇的峡谷——它就是青铜峡。青铜峡一向内敛,我只知道它与黄河有关,却不曾深入了解它与黄河的渊源。第一次想要深入探究,也是因为不久前青铜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。

塞上天府

金岸明珠

青铜峡

今年10月10日,宁夏引黄灌溉古渠申遗的成功,向全世界展示宁夏的治水文化的同时,也让我们的眼光再次聚焦于青铜峡。青铜峡是秦渠、汉渠、唐徕渠等引黄灌溉古渠系的发源地,这里的每一条渠、每一处闸、每一座坝,都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厚重的历史遗迹。随着每次的走访,我可以肯定地说,青铜峡这座承载着悠久黄河历史和文化的城市,还有更多令人探究的一面,历史、故事、人文、情怀,都等着我们一一去发现。

塞上明珠青铜峡

都知道青铜峡被黄河滋润,被黄河赋予了千年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,这确实是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。我也曾被青铜峡拦河大坝、宁夏水利博览馆、一百零八塔、大禹文化园、十里长峡、鸟岛、牛首山西寺、中华黄河坛等景点所吸引,并为之感叹。但我却更想了解青铜峡不为人知的一面,更想穿越而过去看看青铜峡的前世今身。

青铜峡自秦汉时期就是军事战略要地,到明朝其地位尤显突出。“滔滔黄河作屏障,巍巍长城卫边塞,四大兵营踞要津,九大古渠扼平原。”明朝政府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、宣府、蓟州、大同、太原、延绥、宁夏、固原、甘肃9个边防重镇,史称“九边重镇”。青铜峡市地处贺兰山东麓,贺兰山以西的鞑靼经常纵兵入犯,战略地位重要。因前有黄河天堑,背靠贺兰山脉,青铜峡遂成为防御外侵、重兵扼守的战略要地,明政府在其境内从北向南设置了玉泉营、干(甘)城子营、大坝营、广武营四大兵营。

青铜峡有着悠久的历史,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,文化底蕴丰厚。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卷二十八下北地郡记载“灵武,莽曰威戎亭”汉代灵武谷就在今宁夏银川西南一百公里处“柳木皋”,即在现今的邵岗镇境内。西汉灵武县距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:灵武县城东南至灵州八十八里。而唐代的汉渠口是可以考察清楚的约在今青铜峡水库大坝之北14里的唐徕渠口。由此向北50里、由吴忠向西88里,就是在今青铜峡市的邵岗堡之西。而这个地方古代叫“胡城”、“南典农城”,正好与贺兰山之“灵武口(柳木皋)相对。这就是说汉初“灵武县”城在银川西南,青铜峡市境内,灵武谷(口)之东平原地带的邵岗堡、玉泉老营附近。

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鸽子山新石器遗址;北岔口明长城蜿蜒起伏被誉为“宁夏的八达岭”、其气势磅礴,雄伟壮观;西夏时期昊王渠遗址,明代柳木皋烽火台、玉泉营遗址、庙山湖遗址、甘城子兵营等独具特色的文物古迹和人文自然景观,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和客商前来观光旅游。

1

明长城

青铜峡境内的明代长城南起广武芦沟湖,北至邵岗镇磨石口,始建于成化九年(公元年),现存长城66公里,壕堑10公里,烽火台52处,敌台19处。该段属于宁夏的“西长城”,是为了防御瓦刺、鞑靼和元朝残余势力侵扰而建。境内明代北岔口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,其墙体多为黄土夯筑,个别山地为石块砌筑,沿线分布着众多烽火台、城堡等遗址,是宁夏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部分。北岔口长城素有宁夏八达岭美誉,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2

甘城子兵营

位于邵岗镇的甘城子兵营,西距明长城8公里,遗址墙垣总体保存尚好,城墙为夹沙黄土夯筑,南北长米,东西宽米,西墙筑有腰墩,墙基宽8.3米,存高7米,城门向东,还筑有瓮城。与明长城属于同一时期的军事设施。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3

柳木皋烽火台

柳木皋烽火台始建于明代,保存完好,是用不规则的石块砌筑而成,形状呈方形覆斗状,壁面平整,底东西宽18.8米,南北长23米,墩高13米,顶宽22米,主要用于古时通报敌情发送信号。海拔米,气势雄伟,十几公里外就可以看见。山下有一山谷叫灵武谷。

4

西夏昊王渠

现在昊王渠遗址在青铜峡市邵岗镇境内。昊王渠即今天西干渠前身。西夏王李元昊建立大夏王国,大力发展畜牧业,十分注重兴修水利,开垦荒地发展农业。兴修青铜峡至平罗的新型水利工程,后人称之为“昊王渠”。古渠的渠底宽为50米,渠口宽为70米,渠深3米左右。昊王渠遗址已仅剩米,静静的西干渠灌溉着古老的宁夏平原,现在西干渠的部分渠段就是利用昊王渠的废渠。

5

庙山湖遗址

庙山湖明清时代的庙宇,又有自然山泉20多眼,出水量大,形成一个小湖泊,故称庙山湖。有大小寺庙20余座,地处南北正中,是度假休闲的好地方,每年农历七月七庙山湖七夕民间庙会吸引东西南北的善男信女休闲、旅游、度假。

6

鸽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

鸽子山文化遗址位于贺兰山东麓鸽子山盆地东缘,年代距今1.2万年~1万年。鸽子山遗址由四眼泉、石牛泉等九处中心点组成,总面积15平方公里。年~年,中美联合考察队进行为期四年的合作发掘,共出土0余件石器,有磨制石器石斧、磨盘、磨棒和少量的泥质红陶、夹砂陶片外,还有大量的石核、石片、尖刃器、刮削器等打制石器,从中反映出鸽子山在史前早期文化中的过渡作用,为探索远古人类迁徙提供了实物依据。

银川新闻传媒集团旅游官方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carving-a.com/bmyn/bmyn/168575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