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美印象点石村虎狮拳

舞狮练拳功夫强,

把酒言欢笑苍天。

保家卫国心坦荡,

壮志凌云寄八方。

——点石虎狮拳

自古以来,家乡博美镇便是一个人杰地灵,人文荟萃的海边小镇。而正因如此,家乡人的习武传统,就演变成为一种基于防身健体需要而存在的民间风俗。自明清后,五湖四海的武术文化汇流成海,统统涌入家乡。家乡的武术文化,随着这股热潮,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民间拳术。一些习武的人因武艺超群,而受到朝廷重用,由此走上仕途,习武风气一时大热,因而出现了形形式式的武馆。

直到清末民初,风云变幻,局势动荡,而博美人民为了保家卫国,抵抗侵略,协助志士,更是发扬武术文化,习武之风,达到空前绝后的局面。

当中,最具代表性的拳术,莫过于家乡人民所说的“虎狮拳”。

虎狮拳,顾名思义,伴随着舞狮文化而诞生,实乃众多象形拳的其中一种。虎狮拳,三步推,四步退。虎专,六尖,桥手,吊马,将军勒马,八卦盾,八步桩等等拳法套路,无一不是制敌取胜的高招。拳法自然,风格古朴、柔发弹拦,软硬兼施,节奏明快、刚柔相济、圆转活泼、招式连环、快慢相间、软粘硬靠、连削带打、冷弹暗踹、低踩边挂、吞吐沉浮、内外相合、阴阳分清。归根究底,就是天资聪慧的先人,以日常生活中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法则为基准所悟出的一套拳法。类似于五行拳中的“龙拳”、“蛇拳”、“鹤拳”等等。

小时候,总能在喜气洋洋的春节期间,看到许多舞狮队,而这群负责狮头狮尾抑或敲锣打鼓的乡亲们,就是人们口中经常奔走相告的“拳头师傅”。春节的舞虎狮和打拳表演,据说是四乡八里的众多门派武馆向人们展示功夫和技术的传统风俗。大年初一这天,各门各派的虎狮班会带着狮头,兴高采烈地来到各家各户门前,舞狮庆贺,表演拳术。他们所到之处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不仅给春节带来了另类的喜庆气氛,也避免了门派间因为争个孰强孰弱而大打出手血流成河的悲剧。

说起虎狮拳,即使有很多分支,但基本殊途同归,大同小异。而最为人所知的,就是家乡博美镇点石村内的“点石虎狮拳”。

从八万路口往八万镇方向一路而下,不一会儿就到了点石村。此处树木郁郁葱葱佳气浮,不愧是武术之村。路边问了过路人:“此地哪家哪户曾学过虎狮拳”?老乡遥指一片树林处,说:“过了那片树林,再下去几家人,就能够找到打虎狮拳的师傅。只不过,今非昔比啊”……

亦趋亦步来到那老乡所指的地方,一位正在门口拨扇乘凉的老人家娓娓道来,给我讲起了关于“虎狮拳”的点点滴滴。

时间回到三十年前,听老人家手舞足蹈的说,点石村的舞狮队和虎狮拳,在镇内也算是名声显赫。舞狮水平自不必说,一套虎狮拳更是耍得拳拳到肉,虎虎生威。在那时候,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着自己的虎狮联谊会,或者是虎狮会馆。里面的拳头师傅,多则上百人,少则十几人。而这群人,练武成痴,只为保一方平安。若是自家村民受到外来人的欺凌,便会拔刀相助。有些时候,坏人们听到虎狮会馆的拳头师傅出面协助弱小的村民,还会吓得两腿发软,溜之大吉。

旧时拳法属于祖传性质,传内不传外。世世代代学虎狮拳的人,都会在祖先的牌位前贴上这样一副对联:“拳打南山猛虎,脚踢北海蛟龙”,既有夸示祖先的武功高强,也表达了习武之人不畏强权,锄强扶弱之意。而现在由于许多套路因为时代的变迁导致失传,这样的对联已经很少见到。反而是“学成武艺安邦国,练就功夫可立身”这些激励后人学武的对联比较常见。这位曾经是拳头师傅的老人家家里,便有一副这样的对联。

逢年过节的“舞虎狮”,一般分两部分进行,上半场“行狮”,进行狮舞表演,下半场压轴的就是“打拳”,即虎狮拳。徒弟们表演自家门派的拳术套路,徒弟演毕,师傅出场“煞拳尾”。之后便是最精彩的“盘五彩”,即拳对拳、空手对刀、空手对枪、空手对短刀、尖串对铁尺、尖串对尖串、短刀藤牌对尖串等等。从对打到混打,随着观众呐喊助威,表演达到最高潮。

民间武术种类繁多,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有咏春,蔡李佛拳等。虎狮拳虽然流传不广,却别具一格。旧时拳馆有严格的师徒关系,传继不衰。而且还有自创套路,集南北拳为一体,套路独特实用。经历一代代的传承与发扬,生生不息。

老人家说,从前练习武术的,基本都是闲赋在家的农民,他们因为贫困潦倒而受尽白眼,更有甚者,还被家人赶出家门。因此很多人来学武,都是带着戾气。只不过,习武本身除了强身健体,警恶惩奸外,更能陶冶性情,修身养性。因此很多心生怨气之人,习武后反而性情大变,行善积德。这也是武术与哲学相辅相成的原因。过去很多拳头师傅都为了找传人而四处奔波,看中了资质聪慧者,便会晓以大义,循循善诱。因为功夫本身并非一蹴而就的东西,如果没有十年八载打下基础,根本无法练成拳法。很多练武之人,打小就开始接受残酷的训练。所以那时候,很多十来岁甚至七八岁的小孩,能打赢人高马大的成年人,并不让人匪夷所思。

所谓“他强任他强,清风抚山岗,他横由他横,明月照大江”,练武之人,强身健体,修身养气。捍卫正义,传承技艺。只是如今,随着外出人口增多,许多套路俨然失传,成为了一种绝响。就连老人家的孙子,都宁愿外出打工,也不继承虎狮拳。说着说着,老人家不禁泪眼婆娑,神情满是绝望……

听到这里,也终于恍然大悟,那位指路人之所以叹息的原因。

看着老人家如此悲伤,情不自禁地感同身受。或许对于现代人而言,当年浪迹天涯、危机四伏的江湖险境已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浪潮。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,如果失传确实令人可惜。都说老家人民崇尚武术,而曾经最深入民间的武术表现形式,莫过于“虎狮拳”,这是融功夫、心得和哲学于一体的拳术,虎狮拳广泛的群众基础,更造就了家乡人民尚武的性格和侠义胸怀。

如今生活方式改变了,习武之风不再,很多村里的虎狮会馆也都逐渐消失。仅存的零星狮队,大多是为赚钱而拼凑的队伍,这些“虎狮队”别说虎狮拳,可能连基本的功夫都不会。尚武精神不再,是传统武术没落的真正原因。

莫非真要等到虎狮拳成为“中华武林之绝唱,华夏拳腿之国粹”之时,我们才意识到,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失传?

作者:逢辉公天字辈子孙

图片:部分来源网络

角钱来买油柑鸟来

赞赏

人赞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发病的原因
白斑病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carving-a.com/bmyn/157468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